外面没有别人,张德芬:亲爱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是谁说的?,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的一生归根到底是与自己相处、与自己斗争的过程,要与自己的万千情绪相处,与自己的各种欲望斗争,与自己的软弱、惰性、劣势不停地斗争下去。
亲爱的meiya:
终于决定写下这封信给你。我预感我的问题是没有切实的解决办法的,而安慰、同情、鼓励我已经听得甚至有些麻木了。常有人讲“感同身受”,但我不相信。
我的听力很差,听父母说是因为小时候身体差打了过多的药。虽然没有耳聋,但是也已经不是正常人的听力了,并因此受到不少的歧视,这些歧视来自老师、同学,甚至是亲人。在小学二年级时我就想过自杀并付诸行动了。那时来自学校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父母的忽视把我压垮了,一听见学校俩字就头疼呕吐。回到家乡找工作的时候,我惊恐地发现自己完全不能胜任办公室的工作,因为完全听不清同事的对话和上司的吩咐。对安静的工作场所彻底死心后,我无奈当了一名服装导购员,心理落差很大,非常不甘:这么辛苦地读书考大学,毕业了就只能干这个吗?半年后升职了,以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一场代上司去公司开的会议把一切都毁了:开会时我坐得靠后,领导说话没有听清楚,工作没有安排好,被上司狠狠地斥责了一顿,扬言要开除我!黑暗似的绝望扑面而来。原来这样的工作我也是无法胜任的吗?那我到底可以做什么呢?
meiya,我很累。有时宁愿自己是全聋了,也不愿这样健康残疾两边都靠不上。我还有个比我更严重的妹妹,她甚至都不能独立生活。她现在结婚了,被婆家看不起、折腾,
老公也不心疼她。离婚吧,她舍不得孩子,也无法独立生活,没人照顾;不离婚,就眼睁睁地稀里糊涂地过着,我看着她就像看着几年后的自己。这让我恐慌,我从不
谈恋爱,因为我不相信
爱情,更不相信
婚姻,不相信会有人爱这样的自己。明天是我27岁生日了。工作无所成,
感情无着落,存款没多少,真是失败的人生啊!真想马上结束这无趣的人生,可又舍不得已年迈的父母。
未来一片茫然,我该怎么办呢?
Meiya
你好!
你说,“常有人讲‘感同身受’,但我不相信。”有这样的认识在我看来已属不易。能够看到这一点,对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让我们不必过分苛求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对自己无法理解他人也能够坦然接受而不过分自责。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是必然的,理解是偶然的。虽然人与人之间做不到完全相互理解,但是可以做到无限地趋近。就像你动手给我写这封信,就是一种让我感受你、理解你的积极尝试。而我也确实感受到了你内心的自卑与痛苦,然后进行长达好几个小时的思考,想着如何回复你的来信,让你了解我愿意同你更多地分享我对你所讲述的事情的一些感受和看法。我想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意义吧。
接下来我讲的一些话完全不是安慰、同情、虚无的鼓励,而是一些更为残酷的生命真相。也许不会缓解你的痛苦,反而会让你如坐针毡。
作家杰克·伦敦写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短篇《热爱生命》。这是关于一个在返程中被伙伴抛弃的淘金者独自在荒原上寻找出路的
故事。冬天逼近,环境十分恶劣,他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重伤,不停地流血。他只能靠着自己,蹒跚前行。就在身体非常虚弱,只能匍匐着挪动的时候,他发现一匹又饿又病的狼正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就这样,两个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最终他咬死了狼,以狼血充饥获得了力量爬到海岸,被一支科学考察队救下来。小说的这一部分内容让我震撼,但是更让我震撼的是他获救之后的表现。他身体恢复健康,理智也很清楚,但是每当看到美食被人吃进肚里,他便焦急难耐,人们每咽下一口,他的眼里就会流露出一种深深惋惜的神情。每逢吃饭的时候,他免不了要憎恨那些人。他总是无法摆脱一种恐惧,总怕粮食维持不了多久,不停地向厨子、船舱里的服务员和船长打听食物贮藏的情况。他的身体越来越胖,却在吃过早饭以后萎靡不振地走着,而且会像乞丐一样向一名水手伸出手,讨要硬面包,然后储存起那些面包。在他的床上摆着一排排的硬面包,褥子里也给硬面包塞得满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硬面包。
不论有多少食物摆在他面前,这个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依然难以忘记饥饿的感觉,依然难以忘记和狼搏斗而活下来的情形,依然要在丰衣足食的日子里囤积食物。同样的,一个孩子因为听力缺陷被学校老师斥责,被同学嘲笑、歧视,被父母忽视,因为无力改变自己的现实,他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企图以自杀的方式解决问题。自杀未遂的他长大以后,当再次面对听力缺陷带来的困境时,他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自杀。即便表面上他已经是个充满力量的成人了,接受了大学教育,工作了多年,已经练就了许多其他解决问题的厉害本领,但他的内心还是当初那个年幼无力的小孩,或者他的内心还是认定自己是无力、虚弱的小孩。
不论有多少食物摆在他面前,这个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依然难以忘记饥饿的感觉,依然难以忘记和狼搏斗而活下来的情形,依然要在丰衣足食的日子里囤积食物。同样的,一个孩子因为听力缺陷被学校老师斥责,被同学嘲笑、歧视,被父母忽视,因为无力改变自己的现实,他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企图以自杀的方式解决问题。自杀未遂的他长大以后,当再次面对听力缺陷带来的困境时,他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自杀。即便表面上他已经是个充满力量的成人了,接受了大学教育,工作了多年,已经练就了许多其他解决问题的厉害本领,但他的内心还是当初那个年幼无力的小孩,或者他的内心还是认定自己是无力、虚弱的小孩。t
一个人如果因为熟悉走某一条老路,而放弃了走其他新的道路的可能,其实是一种无明的大悲哀。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去体验未知快乐的机会,意味着他放弃了那片本可以看见的更美更不同的风景,更意味着他让自己的生命之轮再一次禁锢在过去的轮回中。你采取跟过去完全一样的尝试,只能得到跟过去完全一样的结果。想要得到跟过去不一样的结果,你只能尝试使用那些新的方法。自杀不能解决问题,逃避也不能解决问题,唯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你一直幻想自己的听力跟正常人一样。你一直活在自哀自怜的麻痹感中,从未在内心直面并且真正接纳这样一个事实:我是个听力有缺陷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跟自己周围其他的人一样,也是歧视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你也不爱这样一个有缺陷的自己。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
化妆师在其左脸化妆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最后一步,化妆师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更粗鲁无理并且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什么也没有,跟平时是一样的。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是他们的自我认知影响了判断。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歧视的眼光。亲爱的,很多时候,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我有两个身体有缺陷的朋友。一个是我的旧同事小金。我在《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一书中有讲到她。她是个女孩子,个子矮小,目测身高1.4米还不到。因为小时候家里发生过一次火灾,她在火灾中受了伤,脸上的皮肤状况异于常人。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她,会被吓一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缺陷的姑娘,在没有上高中、大学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学把英语说到超级溜。小金不仅英文好,而且为人热情,性格开朗,内心强大。她第一次和我们吃午饭时,因为凳子太高,她坐不上去。她大方地说:“This跟chair is too high for me,can you help me move a short one?(这椅子对我来说太高了,能帮我换一个矮一点的吗?)”因为她英文好,性格也好,公司里的同事很愿意和她交朋友,也都喜欢她。
还有一个是我的同学。她天生左边身体不是很协调,左手有轻微的残疾,还患有癫痫。她不仅长相甜美,还是个很能干的律师,家庭条件也很不错。每次去
相亲时,她都很纠结、痛苦,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对方自己的身体情况。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她发现自己常常会去选择跟那些年龄比她小,能力不如她,家庭条件也不好的男生交往。她说,自己不敢去选择那些条件好的男生,觉得对方会嫌弃她,她更看重的是谁更有可能包容她的缺点,但是在内心深处她又渴望与优秀的男生交往。我问她,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有个条件好的男生因为爱你,所以包容你呢?她说,有这样的可能。我又问:条件不好的男生因为自身条件不好而包容你,而不是因为爱你而包容你,那以后他要是条件好了,不包容你了怎么办呢?她无法回答。然后她领悟到是因为自卑,不能真正全然地接纳自己,才总是不敢去选择那些条件好的男生谈恋爱。她最后明白:找对象时,不是去看对方条件好与不好,而是去看两个人是否彼此相爱。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提出了自卑与超越的心理学理论。他写过一本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阿德勒自己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4岁才学会走路,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自惭形秽。超越自卑以及与哥哥、同伴的竞争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是人就有自卑,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自卑感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看他能否正确理解生活。
我的两个朋友一个靠自学掌握一口流利外语,一个成了优秀的律师,她们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自卑。我认为改变自己的前提一定是真正地接纳你自己。改变现实的前提也是如此:直面现实,接受现实,才能进一步去改变现实。
最近“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在中国办展览。她是一名艺术家,也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10岁开始她就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备受幻觉与精神疾病的困扰。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她不断地画圆点是在进行自我拯救和治疗,同时也在邀请人们进入她的世界。四十年前,她主动把自己关进了精神疗养院里,在里面工作和生活,一直到现在。她曾创作名为“我爱我自己”的系列作品,是用黑白签字笔作的画。她还有一次展览的名字叫“我太爱我自己了”。在我看来,这是艺术家的自恋,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接纳和深深的爱。这一点非常打动我,也让我更喜欢她的作品。
如果有一天你能够对自己说,我爱这个听力有缺陷的自己,我爱经常觉得活着很累、很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自己,我爱多年来痛苦生活着却依然不放弃的自己,那么到那时,你生活中的痛苦会减少许多。当公司开会,你被安排坐在后排时,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对会议安排者或者坐在前排的人说:我听力不太好,我需要坐在前面,我们换个座位好吗?当同事跟你讲话你听不清楚时,你可以淡定地对他喊:麻烦你讲大声一点,这样我才听得见!当你面对恋爱对象,听不清楚他讲话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幽默地说:给我呐喊,我才能给你爱意!你还可以在工作需要的时候选择戴助听器,你还可以在会议上录音,然后将录音的音量爱调高多少就调高多少……当内心的根本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摆脱“无明”状态,发现有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认同这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越来越觉得人的一生归根到底是与自己相处、与自己斗争的过程,要与自己的万千情绪相处,与自己的各种欲望斗争,与自己的软弱、惰性、劣势不停地斗争下去;爱恨情仇,贪嗔痴慢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我也越来越明白,生活的第一要义是去接纳和建设自己。去接纳好的自己和不好的自己,去不断建设自己的心,让它越来越有爱,越来越坚韧,越来越完整。
最后,祝你生日快乐!新的一年,能够变得像《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那样:生命就是不放弃自己。也祝你新的一年,越来越爱自己!
以上就是亲爱的_为什么说外面没有别人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