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总是“溺爱”孩子?这三个原因他们不会告诉你,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老人溺爱孩子,为什么要溺爱孩子?拥抱是好的表达!,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毛去撒哈拉之后给妈妈写信,说这里的饮用水十分昂贵,和可乐一个价钱。妈妈在回信中反复叮咛嘱咐,虽然是这样,也一定要喝水,担心“抠门”的女儿追求性价比,从此只喝可乐不喝水。
当年看到这段还很不解,可乐是多么好喝的东西,怎么就不能天天喝了。
现在当然都知道碳酸饮料的危害,不能无限制饮用,尤其是儿童。在受害最深的美国,纽约市长彭博为了扭转城市肥胖症日益严重的现状,于2012年提出了关于禁止在各大酒吧、餐厅、咖啡馆、快餐店出售并外卖约470ml的苏打水和含糖饮料的禁售令,彭市长无视美国饮料协会的反对,坚持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认为这条政策将会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当然,可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虽然都知道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一系列副作用,可是让喜欢喝的人彻底断瘾还是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小朋友。比如媒体报道说5岁的小朋友军军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从小爱喝可乐,每天雷打不动至少3瓶可乐,有时甚至一口饮料一口饭,结果满嘴的牙基本都烂没了,牙科医生看见都摇头叹气,不知道如何才能下手。
老公最先看到这个新闻,特意念给我听:“看看,可乐的危害多大,你说你这几天牙疼,不会也是喝可乐喝的吧?”
我简直哭笑不得,我最后一次喝可乐还是8月份的事,至于反应到现在吗?可乐本无罪,溺爱才是元凶啊。
我就不信军军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真不知道碳酸饮料的危害,那可是从2岁喝到5岁,并非一朝一夕,这满口的牙也不是一天烂没的,总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根本原因还在于孩子要喝,不喝就闹,不开心,于是作家长的只能妥协,终于酿成终身的缺憾。
在这个孩子越来越金贵的时代,父母或者长辈溺爱孩子已成为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现象。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个帖子,以被父母娇惯到何等程度为主题,其中夺冠的是一位直到成年都没有自己系过扣子的姑娘,小时候都是父母给系,后来在学校是同学帮着系。有刻薄的网友说:“敢情你父母劳心劳力就培养出一个残疾人。”
溺爱孩子的后果不言而喻,老话讲“惯子如杀子”,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作为有才干的人,谁都不希望自己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干的废物点心,可为什么有些家长明知道溺爱的危害,却还是控制不住会在教育的原则问题上一再屈服呢?
其实父母溺爱孩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偷懒。
每个孩子都是从无知到懂事,成长过程中经历各种各样的错误、任性,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不仅需要家长自身的觉悟,更需要家长有不怕麻烦,耐住性子和孩子磨合的思想准备。麻烦得很。而容忍这些缺点,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想加零花钱就加零花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则变得简单多了,也容易多了,最起码能让眼前的日子过得顺利些。
比如我们都在商场见过那种孩子在零食柜台或者玩具柜台前撒泼打滚的景象,很多父母刚开始都是反对、抵抗,可是没一会就屈服了,因为这场景太叫人难堪,服从孩子就变成了一种捷径,可以瞬间解决问题。
孩子就像小动物,有一种原始的狡猾和精明,他们总是能够准确发现谁才是那个最心软的人,然后将哀求、威胁、索取的矛头指向他们,所以一旦做父母的或者爷爷奶奶中谁有过几次这样的屈服,那以后也就别想翻身了。
即使有的家长有心改变孩子的毛病,可是他们如果得手一次,下次就会将哭闹拉得更长,很多家长都是扛不过这个过程,而中途败下阵来。
为人父母本来就是一种极大的责任,那些肯为孩子慷慨解囊,对孩子有求必应的父母常常看起来很无私,很伟大,但这样的无私往往并不能让家长们如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无限制的顺从背后,是家长的懒惰。
另外一种家长溺爱孩子是因为无能。
我以前有个朋友,性格非常柔顺,对谁都是和声细语,一点脾气都没有,我们都很喜欢和她在一起。只有一位大姐非常担心地说:“这孩子性格太软,以后结婚少不得会挨欺负。”
一语成谶。她结婚之后不仅受婆婆的气,挨老公的挤兑,更过分是,连她生了孩子之后,孩子都欺负她。小的时候是整天让她抱,不抱就打,就掐,她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她也只会说:“宝宝不要打妈妈。”大了之后这当妈的更没地位,更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我们没办法当面提醒她,只是背后偶尔会议论,这妈是怎么当的,怎么居然如此没有地位。等后来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不要以为生下孩子就会自动成为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做父母的权威以及感染力也是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
美国的《超级保姆》这个电视节目讲的就是如何教育孩子,有一集超级保姆去了一户父母被熊孩子欺负得不要不要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在孩子面前是完全束手无策的状态,哭着喊着要求超级保姆拯救。聪明的超级保姆旁观了一整天,发现问题就出现在这对夫妻实在太软弱了,太没有性格了,以至于孩子完全不拿他们当回事。
超级保姆开始教他们树立权威,把两个人赶进浴室训练坚定、果断、大声和孩子说话的技能,中间两个人几度崩溃,没办法,人家就是做不来挺直腰杆做人啊。最后通过超级保姆的言传身教,并且在身边不断提醒,“你这样不行,太没气势了,你这是要求他必须做,不是和他商量。”才让这两口子终于找到了身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自信。
性格太软弱,没有自己的原则的人,即使做了父母,也很难让孩子信服。他们往往只会用退让、敷衍、溺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孩子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很难得到真正的情感满足,还会形成另外一种焦躁——因为父母缺乏个性而厌憎他们。
还有一种家长溺爱孩子是因为不会爱。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成为父母的天分,那些童年经受过重大伤害或者缺乏被爱经历的人,在成年人也经常会被各种心理创伤困扰,这让他们很难承担好身为父母需要履行的职责。
比如凯瑟琳·赫本说自己为何不愿意生孩子,因为“我肯定会是个非常糟糕的母亲,因为我本质上是个很自私的人,尽管很多人并没有因此就不养小孩。”
还比如玛丽莲·梦露,被母亲抛弃的经历让她的童年无限黑暗,她始终缺乏安全感,一生堕胎和流产十多次,就是害怕再生出一个和自己一样悲伤、绝望、孤独的诺玛·简。她对自己爱人的能力实在是太没信心了。
所以她们都选择不生孩子,这近乎是一种最为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负责的方式。
但现实中很多人并做不到,不管是有没有能力做父母的,会不会做父母的,都一股脑的跟着别人大帮哄生孩子。孩子简直变成了一件生活必需品,人家有我也得有,谁管生下来到底怎么样。
经常会听到有父母说:我要把自己以前没有得到的,全都给自己的孩子。这种并不考虑孩子的真实需求,以疼爱着孩子来实现疼爱自己的方式,就很容易变成溺爱。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不仅是给,还有不给。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一种“不含敌意的坚决”,也就是父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没有敌意,不是以攻击愤怒的态度来回应,而是以一种成熟的温和态度去坚守。比如那种孩子为了无理要求而撒泼打滚的情况,成熟的没有敌意的母亲只是阻止,并不发怒,温和等待孩子结束,不会随便屈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母亲的心理健康,人格成熟,才能承受这份焦虑,有化解孩子的愤怒和纠缠的心理能力,否则,不是把孩子的要求理解为挑衅或者攻击,变得暴躁,就是扛不住这份巨大的压力,而选择顺从。
与父母的溺爱不同的是,祖父母的溺爱则是出于一种末日心态。
我爸年轻时候不是一个很称职的父亲,他整天忙工作,带我们都是妈妈的事情。结果老了老了,变得越加的慈祥,对孙子和外孙们简直是言听必从。用《我爱我家》中老胡说老傅的话就是:“这中山装也不穿了,这小公文包也不夹了,离远一看,俨然是个好老头嘞。”
如果我们在他面前批评孩子,我爸是绝对看不下去的,他总是会说:“别在我面前管孩子,要管回家管去,我看着难受。”
他孙子也就是我侄子小时候爱吃方便面,这东西没营养他妈不给吃,我爸就偷着给吃,吃到孩子腻。他还动不动就给我儿子晚上买羊肉串,孩子只能吃十串,他给买四十,慷慨热情得很。我说他都叫胖墩了,就别吃了,他说我挑唆他们爷孙不和。
我表弟家的孩子才三岁,也被爷爷惯得不像话,不高兴上去就是一拳,他爷爷还笑呢,丝毫没有反应。我们外人说你怎么能打爷爷,他爷爷还不高兴,说:“他喜欢谁才打谁,不喜欢的人还不打呢。”
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在老人面前别想管孩子,一个管,一个放,你这边费劲力气教育孩子刚有点起色,他们开闸放水把这块地全都给你毁掉了。他们就是喜欢开历史倒车,你打孩子他们就打你,你批评孩子说最近学习要抓紧,他在一边说你爸从小还不如你呢,专门揭你糗事,让你真没办法愉快地教育孩子了。
人老到了一定年龄,就有一种末世心态,他们只想给孩子所有,讨好孩子,不希望看到孩子伤心难过,反正孩子长大会变成什么样,他们也未必能看到。他们只管玩,享受天伦之乐,焦虑孩子未来的,那是父母的责任,不是爷爷奶奶的。
溺爱既是教育中的话题,又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话题。保护不等于溺爱,正如前几天在雨中为孩子撑伞的父亲,只是出于父爱的本能,是强大者对弱小者的怜惜。我们或多或少都曾被这样保护过,而溺爱则是明火执仗的强买强卖,完全不考虑孩子的真实需要。
溺爱何时才能停止,大概就是要多懂一点爱的智慧,知道爱不仅仅是付出,爱中最重要的学问是要知道在什么样的边界停止。
真正的爱是不吝啬,但也绝不泛滥。爱的正当时,爱得恰恰好,那是一种情感更高层次的智慧。
以上就是为什么要溺爱孩子?拥抱是好的表达! 为什么不能溺爱孩子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