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4-11-08 07:12:04

律创享┃贡雨杉:婚后双方父母各出资买房,孔子之妻被休郁闷而终,唐代离婚:并不是理想化的“一别两宽,古代离婚的法定理由,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古代并没有“离婚”这个词,但是不代表没有离婚这件事,自从有家庭存在就一直有离婚的事实存在。

传统文化里对“离婚”有非常具体的解释,把什么情况下可以离婚什么情况下不许离婚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们就从“七出”和“三不去”说起。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什么是“七出”?

七出是指其中可以休妻的七个理由,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记载这七条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

其中,无子,并不是指娶回家的新娘过了三年两年还不生子,是指妻子过了五十岁(唐朝四十九岁)还没生儿子才算符合这一条休妻的条件。但是到了五十岁,差不多就该符合“三不去”的禁止休妻条件了,这个稍后说。

口多言,并不是指唠叨或者话痨,是专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早年间很多港台家庭肥皂剧里都会有这样的桥段,人前人畜无害的妻子/婆婆在老公/儿子背后搬弄是非离间母子/夫妻之间的关系。恨得是观众牙根发痒,这都属于口多言。

妒,妒的范围也不像现在这么广泛,专指妻子对妾室的忌嫉,而且这种忌嫉对家族延续产生恶劣影响了才可以归到妒一类。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恶疾,指向也比较具体,并不是妻子得了什么重病都可以休掉。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这类严重的疾病。理由看起来也冠冕堂皇,理由是“不可共粢盛”,就是这类疾病妨碍了共同祭祀祖先。

祭祀在古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要紧的事,耳聋眼瞎跪不下来都会对祖先造成“大不敬”,所以有“恶疾”可以休妻。

其他的差不多都是字面理解的意思不需多说。

什么是“三不去”?

三不去是指三种禁止休妻的理由,也是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分别是:有所取无所归,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在女性权利被严重压缩的古代,这三不去多少对女性来说提供了一些保障。有所取无所归是指把妻子休了以后,妻子无处可去,这种情况下不可休妻。“七出”中,无子一条,女子到了五十岁恐怕也没有娘家可以接纳她了,所以想以“无子”为由休妻恐怕比较难。但这并不影响所谓的传宗接代,纳妾解决呗。一般正妻生不了儿子,男方纳妾是顺理成章的。

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曾为男方的父母服过三年丧的不可休。

前贫贱后富贵是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了,这时候不可休妻。现在的很多离婚恰恰来自于这种情况,真是人心不古啊。

说完了七出三不去就来说说古代那些奇葩的“休妻”理由。

孔子休过妻吗?

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孔颖达,一生都在研究和总结儒家经典文献。

《礼记·檀弓》:“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孔颖达在给这一段作注时解释说,伯鱼(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的母亲被休回家,死了一年以后伯鱼还为她哭,孔子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这太过分了。于是伯鱼不再哭了。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但是很多研究者认为孔颖达的解释并不一定属实,《孔子家语》中曾明确记载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孔子的儿子伯鱼,孔子的孙子子思都曾经休妻,“故称孔氏三世出妻”,如果孔子也休过妻,那就应该说是“孔氏四世出妻”了。

支持孔子休妻的研究者经过分析认为孔子休妻是因为妻“口多言”。林语堂也曾经参与过这个话题,他认为孔子对“饮食”要求太多,老婆自己跑回娘家了。林语堂说的这种情况在古代不常见,即使跑回娘家,娘家也会很快给送回来。

孟子为什么要休妻?

《荀子·解蔽篇》:“孟子恶败而出妻。”

《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

孟子只是想把妻子休了,并没有最后得逞。

有一天孟子回家,看见妻子踞坐。于是就跟母亲说,她无视礼仪,我要把她休了。结果是被他母亲训斥了一顿,放弃了休妻的念头。

踞,即箕踞,是岔开腿坐在地上,在礼仪上的确是不符合规定的。但是孟子的母亲训斥他的理由是,儿媳妇自己在家,你去妻子房间不敲门,是你不遵守礼仪吧?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踞,算不算七出呢,如果往淫上靠或许还算贴那么一点点边吧。不过以现在的观念看,为这个休妻未免也太夸张了吧。如果是现代人以此为理由离婚,我只能说,害,想找个理由离婚那么难吗?

曾子为什么要休妻?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他曾经因为妻子蒸梨没有蒸熟要休妻(曾去妻,藜蒸不熟)。

曾子的妻子也不是好惹的,反正有纲有线,反问他我蒸梨不熟犯了七出的哪一条?(妇有七出,不蒸亦预乎?)

曾子也不甘示弱,反正梨蒸的不熟就是理由,还要什么理由。(蒸不熟而已,何问其故乎?)

被休之后可以再嫁吗?

这是当然了,只要有休书在手,再嫁是受官府保护的。说两个小故事。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曾经迎娶了蔡国蔡穆侯的妹妹蔡姬,蔡姬当时是个小女孩,而齐桓公已经要算是老头子了。两个人在湖上泛舟,蔡姬觉得好玩就使劲摇晃船,可能是把齐桓公摇晕船了。齐桓公吕小白就很生气地安排车马把蔡姬退回给蔡国。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蔡姬的哥哥也很生气,就为这点小事就把我妹妹退回来了,太过分了。没过几天就把妹妹改嫁他人。

齐桓公气消了以后想把蔡姬接回来,结果一打听人家改嫁了,觉得自己没面子,于是联合了好几个国家要去打蔡国。

春秋的时候诸侯之间打仗还是很讲究出师有名的,去打仗一定得找个合理的由头啊,可是直说因为小女孩晃船给我晃晕船了我把她休了现在想要回来,人家改嫁了就去打人家,好像说不出口。

当小小的蔡国大兵压境的时候,蔡穆侯也没惯齐桓公毛病,问他凭什么联军来打蔡国?吕小白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于是把不给天子上贡的理由都搬出来了。要知道那时候诸侯国也不是蔡国不上贡,他们都不把天子当回事。后来越扯越多,连天子溺水的事都往蔡国身上扯,最后两边骂了半天没有骂出什么结果,各自退兵了。

《马前泼水》中,覆水难收这个故事里,朱买臣的妻子崔氏,在朱买臣穷困的时候要求离婚,后来嫁给了一个木匠。等朱买臣当了大官回来以后她去找朱买臣,朱买臣把水泼了一地,说如果把泼出去的水重新收回到盆子里就接纳她。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这个故事里还有另外一个知识点,朱买臣是入赘崔家,所以知识点是入赘也是需要男方写休书。

朱买臣覆水难收这个故事就把离婚从“七出”引向了“和离”,朱买臣和崔氏的离婚就属于“和离”,两个人商量好了,双方自愿离婚,双方并没有什么过错。

唐宋的时候和离非常普遍,而且和离之后都不妨碍男方女方再婚,陆游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这首词的背后就是陆游和唐琬和离的故事,唐琬离婚以后嫁给了皇亲赵士程,赵士程待她非常好,没有纳妾,而且唐琬死后终生未再娶。

古代女子可以主张离婚或者拒绝离婚吗?

古代名人休妻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孔子弟子曾子的儿子曾申的弟子吴起,曾经想让妻子再给他织一条他喜爱的丝巾一模一样的丝巾,结果织完了以后吴起觉得并没有一模一样,于是就把妻子休了。

我倒是觉得这个妻子挺幸运的,按吴起杀妻的性子,活着从吴起家出来不是够幸运了吗?

白居易当官的时候判决过一起休妻案,白居易记录的,有一个农妇去农田给丈夫送饭,半路上遇到了饥饿的父亲,就把饭给自己的父亲吃了。丈夫饿了半天最后没等到饭怒火中烧,就要休妻。妻子当然不肯,就闹到公堂。白居易觉得孝道为大,最后判决不可休妻。

之所以说唐宋的时候婚姻比较开明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女方主张离婚最后离成了的例子,这就是李清照离婚。

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

才女李清照前夫赵明诚死后给她留下了很多古籍善本金石古玩,张汝舟一直觊觎这些东西,就想尽办法娶了李清照,可惜在南渡的时候这些东西损失严重,最后并没有留下太多贵重物品。张汝舟就开始对李清照态度恶劣。

大才女李清照哪受得了这气,就想办法跟张汝舟离婚。当时女方虽然可以主动提出离婚,但是也是有条件的,就好比男方提出休妻要符合“七出”这种条件。李清照就找了一条张汝舟科考受贿的罪名去告他,如果告成了她就可以离婚。但是当时还有规定,妻子去官府告丈夫无论输赢也是犯法。李清照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离婚,下狱也认了。

后来张汝舟被告倒,李清照也下了狱,不过以李清照当时的影响力,下狱没几天就被各方好友给捞了出来。

为什么现在会认为古代女子不能离婚不能再婚?

宋末之前,关于婚姻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封建,之所以把“贞洁”看得很重主要是因为北宋儒家理学的推波助澜。

北宋程颐,儒家理学奠基人之一,他的名言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儒家理学大力提倡妇女的贞洁,坚决反对寡妇改嫁。

本来儒家理学在宋朝没有什么影响力,后来经过大儒朱熹、柴中行、陆九渊等人的大力宣扬,逐渐扩大影响,所以在元明清成了主流。

以上就是王婆调解 孔子关于婚姻的论述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